生活垃圾具有產生量大、成分復雜,含有大量有機質。數據顯示,截止2019年12月底,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21520.9萬噸,同比增長5.69%,2020年垃圾清運量將會繼續保持較高增速,預計全國垃圾清運量約為2.29億噸。
多年來,生活垃圾一直困擾著城市管理者。垃圾焚燒發電作為處理生活垃圾相對有效的方法之一,具有占地小、減量效果明顯、余熱資源可利用等特點,是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,在多項政策推動下,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規模正迅速擴大,預計2019-2020年進入投產大年。
到2019年底,我國建成并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超過430座,處理能力達到45萬噸/日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測,到2020年,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60萬噸/日,垃圾焚燒產能持續增長,十三五規模或達兩千億。
在此推動下,2020年1月20日,財政部、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通知,要求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各地應加快組織編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。
廣西、浙江和湖南等地積極響應,分別出臺了生活垃圾發電中長期規劃(2020年-2030年),明確提升焚燒處理能力、健全垃圾收運體系、推進監管能力建設,在項目建設上,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了規劃,計劃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顯著提升。
先不說長期規劃,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仍持續“高光時刻”,浙江、四川、湖南、海南、安徽、陜西和云南等地設置了“小目標”,計劃今年加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,從而生活垃圾處理能力。
今年1月1日,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》開始施行,這意味著國家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將進行更為嚴格、更為科學、更為有效的監管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會議中表示,將通過加入信息公開的方式,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進行優勝劣汰。
由此,生態環境部作出決定,計劃將于今年年底,將401家垃圾焚燒發電廠5項焚燒排放數對社會公眾開放,約束企業自身行為,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,以求實現行業內長期的、健康的發展。
對于未來,很多專家表示,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增長潛力主要在村鎮生活垃圾處理,對大部分地區來說,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適度集中焚燒發電處理是遲早要走的路。但目前村鎮生活垃圾如何處理還沒有形成共識,包括生活垃圾處理費用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問題,這些也是接下來的攻克重點。(來源:環保在線整理)